Sunday, March 4, 2012

打小人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珠三角民間的巫術儀祀,希望藉由此種巫術儀祀來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打小人的習俗早在盛唐時期已經流行,稱為「厭詛」或「厭勝」,是一種具詛咒作用的巫術,但現時純粹是一種民間習俗,用以宣洩內心的不滿。
「打小人」被香港民政事務局初步列為6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小人

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稱為「君子」,而被統治的人民稱為「小人」。《易經》繫辭下說:『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也』。
觀念中「小人」不單指特定人士,也可以是相對於「貴人」的不特定人士。傳統華人的宇宙觀是一種二元對立的宇宙觀,也由此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民間巫術信仰[來源請求],「陽」與「陰」;「天」與「地」;「正」與「邪」;「男」與「女」……等,「小人」與「貴人」亦如是。

打小人的時間各地廟宇不一,最為盛行的日子是「驚蟄」,又名「白虎開口日」,其它時間則有農曆每月初六、十六、廿六或曆書所記之「除日」。「驚蟄」依民間的說法是蟄伏中的萬物被春雷驚醒之日,也因此各種污衊不堪之物包含小人、白虎星君等也開始活動,因此必須在此時打小人以免小人為害。「六」日與「除」日乃傳統中國宇宙觀裡陰數、陰日,故亦在此日進行解除小人之日。

打小人一般會在陰暗的地方進行,例如橋底。在香港銅鑼灣灣仔之間的鵝頸橋橋底便成為了打小人的熱門聖地。每逢驚蟄,都有不少人前往當地的土地廟進行打小人活動,從前多為老人家,近年亦有年輕人參與。
打小人儀式一般在三叉路口、底、路旁及山邊等地方進行。因為些等地方較易招惹。又說因為三叉路口煞氣大,可以剋制小人,叉傷小人。此外,廟宇內的廟祝也兼營打小人服務。在香港除了堅拿道還有灣仔洪聖廟油麻地榕樹頭上環廣福義祠半山區司徒拔道,乃至各區的廟宇都有職業打小人。[1]澳門新橋大興街石敢當前都有人替客人打小人活動。 [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